時間才能回答的問題──台灣水鹿

 

文章轉載自國家地理

http://www.natgeomedia.com/column/external/37786

林間穿梭時,才剛破曉,抬頭望一望森林盡頭耀起的暖陽,昨晚徹夜寒顫終於停歇,低下頭來繼續搜尋新鮮的水鹿排遺(大便),撿選最新鮮的放入試管裡,小心翼翼地包裹保冷放入已有30公斤重的背包裡,卻不再逗留,因為還須幾天的腳程,才能帶下山回實驗室分析、解碼。翻過山脊時,已是晝日,抬頭望一望地平線上沉甸甸的雲海,心情輕飄飄地逗留盤旋,殘月還低掛著,蹲下來繼續記錄樣區裡植被有無被水鹿啃食、利用的蛛絲馬跡。

野外生態調查的工作,細密而綿長地逐水鹿而居;水鹿的全名是台灣水鹿/Formosan sambar ( Rusa unicolor swinhoii ),屬台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的台灣水鹿,究竟多稀有?現存的數量到底有多少?他們壽命多長?如何和環境互動?有太多的疑問找不到解答,聽來不可思議,但是到今天為止,生態學家都還不太了解這個和我們居住在同一座島嶼上的物種的底細。

世界上的水鹿共有7個亞種,分布於東南亞;比起世界上其他水鹿,台灣水鹿分布的海拔和緯度皆為最高。作為台灣最大型的陸域哺乳類動物,可以長到和台灣成年女性一樣高,草食性的鹿科動物,從排遺的成份來看,禾草科植物應該是台灣水鹿的主食。毛髮從紅棕色到黑色,雄鹿長有角,雌鹿則無,鹿角可能是爭奪交配權的武器。

暮色四合從栗紅轉墨黑,水鹿正開始遊走四方;生態學家在野外安裝紅外線自動照相機,能感應動物經過相機前然後自動啟動快門,24小時全年無休地拍照,只要電池還有電的話。野外調查者馱著沉甸甸的相機、電池、採集、露營裝備,每1到3個月出一次任務,每次任務少則4、5天,多則10天半月,吹著風淋著雨,享受自由也享受苦楚,以維持調查樣區裡幾十台的自動照相機電力滿載,沿途還要記錄調查標的出沒狀態。

下山之後,分析著數以萬張的照片,統計出水鹿的主要活動時間落在清晨與黃昏。除了覓食、求偶,雄水鹿還會找根樹幹,用鹿角來回搓磨,或是用僅有的下門齒(鹿科動物無上門齒)啃食樹皮。這些行為代表的意義,生態學家還無法完全理解,只能推測台灣水鹿可能需要特殊養分補足主食草葉所缺乏的部分,或是補充鹿角生長之用,又或者樹皮內可能含有增加消化效率或抑制消化道內寄生蟲的成份。

走在杳無人煙的森林世界,幾棵杉樹樹幹上沒有應該要有的龜裂厚皮,反而異常光亮,近看可見一道道淺齒痕或深磨角痕,水鹿對樹幹啃食或搓磨,使得樹木運送養分的韌皮部被破壞,最後造成樹木的死亡,對森林整體的更新、組成、結構產生影響;雖說如此,但要多少隻水鹿以多少的頻度利用樹木,經過多久的時間後才會造成一座森林的結構改變?在生態學家釐清水鹿與森林相互影響的故事曲折前,人類活動對生態自然影響時間之迅速、範圍之廣大,倒是立竿見影。前往登山勝地嘉明湖路上,向陽北峰下兩棵如門神站立路徑兩旁的冷杉,曾經蒼勁翠綠地讓登山客暱稱為迎賓樹,雖然挺過八八風災,卻敵不過近年失控的登山活動,現已枯槁死亡。

研究員孤身穿梭高海拔草原森林間,跟著訊號前進,不論前方是好漢坡還是深溝,都要「切」下去,試圖找到一年前那隻裝有定位發報器的水鹿,好接收定位信號。超過3年的資料累積,發現一隻水鹿一年的活動範圍可能需要10平方公里。一隻野生水鹿的壽命可能超過20年。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水鹿族群密度每公頃可能有0.9隻,太魯閣峽谷可能是水鹿在冰河時期的避難所…有太多的「可能」等著被解謎,有太多「可能」驅使人們長時間投身野地調查,用超出單一人類生命時間,一棒接一棒地長期研究下去。我們生活在一個竭澤而漁、毀林而獵的國家,海域漏油污染、森林盜採山地開墾,若不亡羊補牢,在「可能」還沒被證實前,「可能」就已經消失了。

撰文、攝影:范震華

(謹以此文獻給陳邦光大哥,不計代價地參與野外調查工作,只為了替你熱愛的生態自然盡一份心力,願曾經的山林時光能成為你現在對抗癌症病魔的能量。)

 

水鹿小檔案 】

學名:Cervus equinus swinhoii 還是 Rusa unicolor swinhoii 仍無定論
分類:偶蹄目,鹿科,鹿屬
保育: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肩高:102~160公分
體長:162~246公分
生命週期:孕期約260天,約2歲達到性成熟,母鹿大部分6月開始發情,平均壽命15~20歲。
解角週期:僅雄鹿長有角,每年更換1次,12月到隔年2月間鹿角會脫落(解角),並開始長出新的鹿角(未鈣化成熟的鹿角稱為鹿茸,不是耳朵裡的毛),6到7月硬角(鈣化成熟的鹿角)。滿1歲後能長出單尖角,之後隨年齡增長,可長到2叉3尖,也曾有目擊3叉4尖者;鹿角的表面也會隨著年齡愈趨粗糙多皺摺。

東海鹿群出走 師生逐鹿校園 還有1隻在外趴趴走

這新聞不得不分享啊!!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東海大學的梅花鹿跑出來了!7隻梅花鹿疑似想吃鹿舍旁邊的草,8日竟然群體撞破欄舍後在校園逛大街,大批師生見狀幫忙抓鹿,梅花鹿也發揮洪荒之力拔腿奔跑亂竄,甚至跑到1公里外的書局,校方最後大費周張將6隻鹿「逮捕歸案」,目前仍有一隻還逍遙法外迷鹿校園。

東海大學傳出「逐鹿校園」事件,8日早上校方發現7隻梅花鹿跑出鹿舎,流連舍外吃草,一旁學生幫忙趕鹿進籠舎,卻有4隻貪玩落跑,學生見狀有的騎機車狂追,有的徒步奔跑,緊追在後,一群人逐鹿校園,跟著鹿群追趕跑跳碰,讓路過學生驚呼連連,也加入逐鹿行列。

小鹿們頭好壯壯,跑得飛快,甚至跑到1公里外的敦煌書局,有得還跑上校舍2樓,校方和學生前後包夾,一擁而上才將牠們「逮捕到案」,眾人有的抬腿有的拉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鹿兒搬上卡車送回鹿舍,但東海大學校園廣,目前仍有1隻鹿在外趴趴走,逛校園。

東海大學指出,校方畜養梅花鹿有30多年,早年做梅花鹿復育,現在任務完成,畜產暨生物科技系目前畜養20多隻,協助農民合作進行鹿茸研發保健和化妝品用途,校方仍持續追補剩下一隻落跑鹿,並強化舍欄,也強調梅花鹿個性害羞、不會主動傷害人,但容易驚嚇,民眾或學生在校園看到,應立即通報學校,不要追趕。

東海大學逐鹿校園事件發生後,在學校和網路傳開,大家才知道學校不只養乳牛出名,也養梅花鹿,不少人直呼梅花鹿好可愛、也有笑說是喬巴嗎,還有人提供經驗要騎車追鹿,用跑的是跑不贏鹿。

新聞連結:

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00228